39所索晓溪荣获“中国电科杰出青年”称号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1-06-02 10:50:07    浏览量:644

              

      青春伴随着梦想
      如诗如画 如歌如曲
      追逐梦想的微光
      即使前方荆棘满地
      依然风雨兼程
      39所青年力量
      勇担使命责任
      矢志艰苦奋斗
       
      “善于思考、乐于苦干、勤于学习、敏于行动”是中国电科39所卫星应用事业部索晓溪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也是他从一位“职场小白”迅速蜕变为“杰出青年”的成长写照。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索晓溪作为工艺设计师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解决了众多工艺难题,创新了多项关键工艺技术,在大型天线设备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的工艺技术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39所“七好党员”“七好员工”“七好员工标兵”称号。近期,他喜获“中国电科杰出青年”殊荣。
      一、勇于技术创新 突破工艺技术
      在刚入所时,索晓溪就参加我所与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合作课题《大型射电望远镜无缝、高精度方位轨道焊接技术研究》,负责轨道焊接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方位轨道焊接要求连续、高精度、高强度,但由于其质量大、尺寸大、户外轨道母材焊接性差,在焊接时存在变形大、焊缝容易开裂等工艺难题。他通过采用改性技术改变轨道母材焊接性,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顺序,经过数十次试验,成功解决了大型方位轨道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接工艺难题,为我国大型射电望远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型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已陆续应用于多个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中。
      在13米关口站项目中,作为工艺副总师在最初的产品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和现场安装过程中,进行了工艺技术和产品问题总结,反馈设计对产品进行了优化和定型设计,使得13米关口站天线生产、装配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为印尼11套关口站项目提供了技术储备。
      二、勇者无畏前行 矢志艰苦奋斗
      在我国首个深空探测35米天线组阵项目中,索晓溪作为工艺设计主要负责人长期驻扎荒漠戈壁,在工作现场既要主导反射镜姿态的数据分析,还要配合工程队长进行工程队的日常管理工作。2020年初项目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冠疫情却突如其来,在接到号召后,他无惧病毒的威胁和隔离的困扰,义无反顾地从西安赶赴工作现场,只为第一时间重新投入项目建设。经过3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利用新的检测调整方法,带领团队完成了三套35米关键系统波束波导系统的安装精调工作,大大缩减了项目建设周期,天线的性能指标也大幅度提升,确保了设备的如期交付,从而为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在亚洲最大70米口径全可动天线项目中,索晓溪主要负责天线结构俯仰轴、轨道、滚轮组合等重要关键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方案,并和外协单位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解决了俯仰轴、轨道这种大型锻件在生产加工过程出现的锻件质量不够、加工变形大等技术问题,确保了重要关键件的产品质量。同时也参与了天线结构现场安装方案设计工作。
       
      索晓溪是39所青年一代优秀科技工作者之一,他们继承发扬了革命先辈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带着对工作的饱满热情去处理外场建设和所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39所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相关联,才能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正是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着他们持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