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当大多数人享受室内空调之时,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中国电科39所70米天线整架现场的工作人员。70米天线作为亚洲最大的全可动单体天线,肩负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数据接收、实时控制等重要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因为意义重大,该项目一直备受所领导关注,及时成立了70米天线整架工作小组,以便更好地推进现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进场到现在,已经半年有余,整架现场也从当初的一片荒芜到了现在的钢铁耸立,整架工程队的队员们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以高昂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奋战在工作第一线,接受高温的“烤”验,为39所创精品工程付出了艰辛和汗水。
.jpg)
天线队长武发祥经常念叨一句话,“刚进场的时候,看见整个场地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管件,密密麻麻,我头都大了,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复杂的整架工作”,他说,刚开始的那一个月,他几乎没怎么睡过一个好觉。现如今,天线反射体上成千上万的零件被一一的安装到位,场地上的零件越来越少,天线越装越高,越装越大,而与之伴随的,是他几乎白了一半的头发。“这可能是我干得最后一台大天线了,无论如何,不能出半点差错,在所里干了一辈子,一定要给39所一个圆满的交代,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座架队长肖继军每天第一个到达现场,这敲敲,那看看,心里盘算着一天的工作内容,当别人陆陆续续到达现场的时候,他已经绕着场地转了好几圈,人员到齐的时候,他开始安排当天工作。遇到比较复杂的装配件,他干脆戴上手套亲自上阵,边干边给身边的年轻钳工讲解。有一次他干活扭了腰,当下疼的冒汗,回去贴了片膏药,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又早早到了现场,手扶着腰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两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00多岁的老职工,对工作的认真和热情,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成员。
副队长李海斌,以身作则,带头干最难干的活,装背架,铺面板,他的身影无处不在。中秋节前夕他的妻子和女儿想趁着放假来天津看看他,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个中秋节,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他说,别人都在上班干活,你们来了我就要在外面陪着你们,这怎么能行。他心里其实很愧疚,觉得对不起女儿和妻子,他说,还是抓紧干吧,早点干完就能回家看她们了。
70米天线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要求高,难度大,焊工组的韩鹏、宁晓永、徐耀宏、杜宗川、杨光勇、杨润科等人每天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忍受上千摄氏度电弧的炙烤,横焊、平焊、立焊、仰焊,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他们眼睛流泪脸脱皮,工服变成千孔衣,电火花在阳光下飞溅,汗水在背颊上流淌,但是他们从无怨言,一直埋头苦干。
为了防止现场交叉作业的影响,喷漆工作只能在午休时间段内进行,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油漆工李锁成、姚鸿斌、樊旭昭、包文龙要顶着接近7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穿着厚厚的连体工作服,带着防护面具工作,一脱衣服,汗水几乎能从衣服里倒出来。天线被他们粉刷的越来越白,可是他们的脸,却被晒的越来越黑。李锁成工作之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把手机上两个女儿的照片翻出来给大家看,只要一提起女儿来,所有的苦和累全忘光了,有时候说着笑着,他盯着照片的眼神慢慢黯淡下来,他自言自语道,好几个月没见着她们了,不知道她们想爸爸了没有,叹一口气,又转身提着漆桶爬上了高高的脚手架。
铺装面板的时候,面板反射的太阳光将反射面变成了一个大蒸笼,不仅热的人汗流浃背,而且晒的睁不开眼。钳工郭飞、李龙、苏少飞等人在反射面内一干就是一上午,衣服从来没有干过。近40米高的天线座架,赵伟、林辉团、王养卜每天背着安全带上下十几次,一天下来腿酸的打颤。
70米天线整架现场的工作场景是39所众多外场中的一个缩影。感谢所有在外场拼搏的同事们,为了赶工期,他们有时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为了严把工程质量,他们按照工艺标准,逐条逐项落实每一项细节;为了确保安全作业,他们严格遵守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尽管他们的岗位平凡,但是他们每天都在用他们的执着和认真创造着不平凡的事业,感谢他们高温下的坚守!他们是烈日下的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