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人 身边事 开展技术创新,助推降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3-04-13 14:38:06
   浏览量:3959
近日,中国电科39所制造部天线总装车间批产39套车载4.5米天线反射体的装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往前推进,两个工位同时作业,5天时间便可完成两套反射体的装配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4套天线反射体顺利下线,真正实现了小批量天线流水线式装配作业。如此高效率的工作背后,是工艺技术创新在发挥巨大作用。
精心策划 降本增效
车载天线具有高机动性、快速转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应急通讯、灾难预报、国防等方面,是天线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早期,39所单台套车载天线反射体往往使用激光跟踪仪进行装配,后又改为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装配,装配时需要钳工、检验互相配合,一套天线的装配周期大约15天左右。但批量化的车载天线,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装配,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按期交付难度极大,同时,检测设备资源不足,难以保障装配工作。由此可见,面对批产任务,降本增效,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接到该批产任务后,制造部工艺室迅速成立攻关小组,瞄准降本增效的总目标,以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精度、减少高附加值仪器的使用等为突破点,整体策划,反复讨论,从整个安装流程中找长线作业,分析短板问题,最终确定了工艺路线,一是要从天线背架的焊接入手,通过设计工装,提高背架焊接精度和一致性;二是要从反射体的装配出发,通过设计定位和调整工装,提高装配效率。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
在确定了工艺路线之后,攻关小组迅速制定方案,反复论证,细化设计,不断改进,最终设计出了可靠的焊接定位工装和装配调整定位工装。随后,工艺师牵头,检验及钳工配合,早出晚归,全力冲刺,完成了两套装配工装的安装,并使用该工装进行了装配验证,效果显著。
此次技术创新,使4.5米天线反射体的装配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5天,作业人数由原来的6人(5名钳工+1名检验)缩减至2人(2名钳工),装配过程中不用使用任何检测仪器,装配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且产品一致性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生产制造上,以工艺技术为牵引,有效推进降本提质增效是不变的主题。后续,我们将紧盯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持续攻关和创新,使39所科研生产再上新台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
电话:029-88779300 8877930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丈八三路30号
传真:(029)-8877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