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电科39所如何铸大国之眼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1-11-19 14:29:15    浏览量:781

              

      在共和国广袤的国土上
      有一双双“千里眼”正凝视蓝天
      俯瞰大地 探索海洋 逐梦空天
      作为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中的实力担当
      雷达 不仅守护着祖国的安全
      更支撑着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战略威慑能力
       
      新质战斗力形成的背后
      是一支军工电子主力军
      网信事业国家队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电科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武清站,有一座由中国电科39所研制的直径70米全亚洲最大口径的全可动天线,它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高度是72米,大约相当于24层楼高,总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700吨,具有高精度、高指向的特点。这座天线的反射面是用1300多块铝合金面板铺设而成,面积大约有4500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大小。在整个火星探测任务当中,它主要承担火星探测器下传信号的接收任务。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天问一号”发出的信号在回传过程中,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相当于用激光笔在火星照射地球,其接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捕捉这些珍贵而又微弱的信号,研制团队采用大口径双反射面天线,通过放大信号来接收数据。来自外太空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天线面的两次反射,将接收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最终传输至终端计算机进行解码,天线较高的信噪比,既保证了接收信号不丢失,同时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广袤的陆地,蔚蓝的海洋,璀璨的星河,航天测控每一次胜利的荣光都渗透在国家电子科技事业毛细血管里的每一个角落。从“神舟” 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北斗”组网到“天问”探火,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精密测量雷达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在茫茫天宇中,对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回收,实施空中跟踪接力,它们一路跟随,全程护送。
      《军工巡礼》特别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其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线,聚焦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 再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90年的奋斗史,讴歌军工人铸国防基石、挺民族脊梁的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