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面向空间天气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与子午工程一期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设施,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日地空间时常发生的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罢工、通信中断、电网瘫痪等重大风险,威胁国家安全与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刚建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就像给地球戴上了‘太空护目镜’。它的监测网更大、装备更精密、观测更清晰,能更早发现危险征兆并发出警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子午工程中心主任李晖说。
据介绍,子午工程二期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新增了16个观测台站,建成了一批大型监测设备,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电科39所承研的全球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实现了最大视场达到10个Rs(太阳半径)的连续稳定的太阳射电成像与频谱观测能力以及日冕射电活动的三维层析。
313部直径6米的抛物面天线,均匀分布在直径1公里的圆环上,中心100米高的定标塔为整个观测链路提供定标基准,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它能拍摄出同频段全球最高质量的太阳和日地空间传播链条“射电照片”,支撑理解日地空间环境系统和空间天气“因果链”。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能够实时监测地球空间天气事件的源头太阳,监测太阳射电耀斑,跟踪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形成、演化和进入行星际的全过程,对子午工程二期探索高时空分辨的日地空间环境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起到重要作用,并在脉冲星搜索等夜天文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