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路上的“孤勇者”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2-05-09 11:39:22    浏览量:463

              

      3月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形势持续严峻。中国电科39所与航天五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的众多项目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产品无法正常运输、保障人员无法亲临现场。卫星发射任务迫在眉睫,面对疫情尚未明显好转的特殊时期,航天人肩负的使命告诉他们:不能再等了!39所航天设备研究室成员主动出击,勇做护航路上的“孤勇者”。
      郭良, 3年的时间成长为独立承担外场装星工作技术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十余颗卫星太阳能帆板及载荷的装星工作。上海疫情爆发前,他与肖金龙、王冰洋3名同志前往上海卫星总体完成装星任务。作为上海疫情的亲历者,他们所住的酒店出现了多例新冠阳性病例,但他们毫不畏惧,积极配合政府进行核酸检测及日常健康检测,做好自身防疫,同时严格遵守总体单位工作安排,通过线上会议等方式保障星上单机测试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应卫星总体单位要求,需39所另派专人前往用户单位开展装星任务。面对上海日增两万余例“小阳人”的严峻形势,胡亮同志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只身前往上海开展装星及发射保驾工作。进驻用户单位先行隔离在办公室,后进入厂房开展工作。隔离期间,他把握每一分钟进行新项目的设计仿真工作,防止装星影响新项目的研制进度。
      李启明,参与39所首个航天产品研制的骨干力量,在航天五院某项目中担任总师,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了产品研制未受疫情影响并按时交付。此时,产品随整星的力学试验又与北京的疫情期相遇,去还是不去?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积累更多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数据和保驾整星试验经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杨永涛,某重点军星载荷天线的总师,2022年是密集发射的关键年,为了心中的报国执念与航天梦想,在西安每一次的疫情封控期间,他始终以航天人的使命和肩上责任为重,舍小家为大家,主动驻守单位,加班加点紧跟发射步伐。
       
      从工作细节中体现小人物的大能量
      在关键抉择上体现航天人的大无畏
      航天设备研究室成员
      在疫情中迎难而上
      他们是勇敢的三十九人
      他们是护航路上的“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