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45米天线结构工程队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1-01-14 09:43:15
   浏览量:810
2020年10月,接到中国电科39所45米天线结构进场安装任务的紧急通知后,装备制造部迅速组织工艺室、检验中心、201车间及203车间的优秀力量成立结构工程队,随即奔赴广西南宁。
新年伊始,南宁站45米天线结构工程队已进场两月有余,面对如此大口径天线反射体的安装任务,大家没有畏惧,在工程队长郭军、副队长马文岗的带领下,现场人员积极配合、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保证安全施工及安装质量的前提下,16名队员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安装任务。
接到任务时,大家义无反顾、踊跃担当。203车间天线钳工赵子荣,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为了任务,他远隔千里,无法在病床前尽孝,初为人父,也不能及时照顾孩子与妻子;一众青年郭军、王力、张松、孙佳琪前不久纷纷喜得贵子,本该沉浸在幸福家庭的欢乐之中,但他们毅然选择了坚持在工作一线。
积极响应39所大干100天的号召,敢于冲锋、勇于承担、坚忍不拔、技术过硬,他们是好父亲,也是我们工作上学习的好榜样。
尽管人员少、任务重,但所有人员不分工种,争先恐后、齐心协力保证安装任务能够按时完成。从现场发货零部件齐套、清点、分类、摆放,到天线反射体零部件吊装、检验测量、修配、焊接,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队员周冰在现场负责天线反射体装配工艺及装焊方案,兼职记录检验数据,后勤保障;张拜除了负责现场施工用电走线工作外,还负责维修工具等工作;张红生是现场安全员,同时承担吊车指挥工作;喷涂工姚鸿斌、何学江、孙佳琪在出色完成他们本职的喷漆工作之余,还踊跃担当,帮助现场钳工进行相关安装作业。
焊工武一博、张松、彭军、姚强,面对大量焊接任务及军方任务节点要求,从清晨到黄昏,除了吃饭和短暂休息,他们每人一台焊机连续焊接,奋战不停歇。武一博在接到任务时,父亲卧病在床,作为一名专业焊工,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意义,立刻安顿好家人,收拾行囊奔赴现场,为国防事业建设默默奋斗着。张文、乔增胜等人在分别完成天津70米和喀什35米的艰巨任务后,一刻也未停歇,立即转战南宁45米现场,他们为39所打造大型精品天线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展现出了大国工匠之风。
检验员武发祥、刘潘在中心体上检测仪器,一呆就是一整天。任凭风吹日晒,即使感冒在身,其岿然不动的毅力展现了39所检验员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寒冬渐深,气温直下,南宁冬天的湿冷气候冻得工程队员们瑟瑟发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施工现场生起了取暖火盆,不过现场的艰苦条件阻挡不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目前,天线反射体背架安装工作在井然有序地往前推进,眼看着现场整架工作一天一天的发生着变化,离安装完成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大家心里边都开心地笑了。
立足军工单位,致力打造“中国天线精品”的情怀映射在每位工程队员身上,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技术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敢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