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39所卫星应用事业部双、三频项目组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0-04-17 10:21:22    浏览量:823

              

      有一种生活
      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
      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
      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有一支队伍叫“双、三频项目组”

      在中国电科39所,有一支专门攻坚双、三频项目科研、生产和调试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33岁。项目组组长穆伟,成员包括王佳、邢毅、张煜、高旭、王征、廉栋、杨虎、周倩、赵德阳、任鹤、章秦、史超中、彭鹏、周哲、刘杰、张飚、蒋伟、党李昕、马嵩巍、赵永飞等。
       
      2018年,39所卫星应用事业部双、三频项目组成立。随即迎来某项目的签订,该项目设备既可满足对卫星的测控需求,也可实现卫星下传数据高带宽、高传输速率的接收需求。项目组成员不惧艰难、精益求精,从方案评审到出所验收,从联试再到现场,他们立足岗位讲奉献,立足项目创佳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团队的精神风貌,赢得用户的一致认可和称赞,为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事业不遗余力、贡献青春。

       
      有一种精神叫“三九精神”
       
      双、三频项目组组长穆伟
       

      “双、三频项目是我国建设的首批测控与数传一体化装备,意义重大。项目面临研制周期紧、任务重的压力,其中还涉及到多项关键技术要在实际任务当中首次应用和验证。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39所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协作配合,项目组成员充分发扬“艰苦奋斗、齐心协力、诚心诚意、开拓创新”所魂精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历经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一路走来,虽不易,但有用户的认可,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收获良多,更充分见证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奋发向上的青春力量。”

      作为项目组负责人,穆伟带领团队成员,主动与用户沟通任务需求,针对用户关心的技术问题,及时落实反馈,建立信任;面对项目技术难点,积极向所内资深专家寻求帮助,并组织团队成员讨论解决方案,时常通宵达旦进行重点攻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在灯火通明的科研大楼,在巍巍秦岭旁的草堂产业园,在中国天线林立的眉县试验场,在祖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都留有双、三频项目组成员矫健的身姿、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智慧。
       
      在眉县
       
      眉县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下,是39所试验场所在地(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天线系统联试基地)。双、三频项目所有天线,整个设备在出所前都要在此联试完成,测试充分。
       
      真正的考验是从这里开始的。秋冬季节,尤其11-12月份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如此环境下,调试工作不仅需要脑力,还需体力。发信号的同志们一大早便徒步或背或提地将仪器设备带上山,为了尽可能延长白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中午饭就在山上靠方便面迅速搞定。在寒风刺骨的山上,同志们默默坚守、无怨无悔。为保证设备调试及测试的准确性,白天,张煜、廉栋两位同志顶着寒风,每天数十次攀爬近20米高的天线,进行天馈调试和测试。
       
      遇到技术难点,同志们会虚心向相关权威专家请教,比如,为了解决三轴天线的射电星标校和指向修正问题,副总工程师李日尚便加入进来,与同志们齐心协力,常常在夜里10点多,上山到试验场三区进行射电星跟踪和标校数据分析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拼搏到凌晨两点,解决问题那一刹那,现场所有人握拳欢呼,老先生也笑红了脸。
       
      而赵德阳、周哲、任鹤、刘杰等软件人员,更是不分昼夜,持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最终如约完成设备的出所验收,得到用户和总体单位的一致肯定。
       
       
      在天津
       
      彭鹏、赵德阳等同志为了迅速完成任务,在大年初五就开始做进场前的准备工作,初十已经奔赴天津站现场了。在前期,他们每日工作16小时以上,并克服现场环境艰苦、配套不完善等困难,以最短时间完成了双、三频两套天线的电装、调试、指标自测等工作;在设备联试阶段,主要工作转入软件部分,除了吃饭休息,赵德阳的每一天都是在机房度过的,站上同志十分佩服他的毅力,常常亲眼目睹到奋战至值班员换夜班(后半夜),次日早8点就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的他。连续加班,过度劳累,导致有一天他突然出现持续腹痛症状,随后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他果断先采取输液简单治疗,在与穆伟、史超中等人做好工作交接后,才安心回到西安继续手术。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努力拼搏,两套设备终于完成了现场测试,正式接收任务。
       
       
      在喀什
       
      张飚、蒋伟等同志进驻喀什站现场。为了保证双频天线按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他们连续五日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快速完成了一套双频天线的电装工作。随后,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发扬39所人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用最短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双、三频两套天线的现场安装联试、指标自测等任务。最终也如期完成现场测试,正式接收任务。
       
      项目组的同志们

      项目组高旭:“在这个团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困难再大、时间再紧、任务再重,都毫无畏惧,因为39所的综合实力,也因为39所人的齐心协力,我们必定会为用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上图左一  高旭)

       

      项目组王佳:“加入这个团队两年了,感触挺多。回想最初的自己,从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到后续设备运行过程中积极与用户探讨,现在的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会沉着应对,因为天线跟踪接收要做到‘快准稳’有一定技术难度,研制时间紧、设备任务重,最重要的是不能出一点纰漏,幸运的是,团队每一个人都很拼,都很认真,我们彼此影响,共同成长。两年,成长太多!”


      项目组任鹤:项目组年龄最小,研究生毕业的任鹤,于2017年就职于39所。入所之初,他曾下定决心,“在39所,我将以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向劳模看齐。迎接新挑战,愿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在正式参与双三频项目后,他第一次接触Linux平台的ACU,为此还买了很多书,后来发现依然不够用,太多内容需要快速接受并理解。任鹤为了项目远离西安在眉县停留多半年。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他的成长速度飞快,如今,任鹤已经完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说,“非常感谢我的团队!”(由于环境保密不得拍照,上图摄于2017年)

       
      在这个团队,有为让工作快速准确进行,主动扑在第一线协调各个分系统的穆伟、王佳和邢毅;有为保证任务节点顺利完成,积极加班加点以最短时间完成调试伺服控制柜的彭鹏、党李昕和赵永飞;有为高标准完成天伺馈子系统调试工作,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对馈源进行多轮仿真计算的高旭和王征;还有主动延长加班时间,将一个个难题逐一解决的赵德阳、章秦、周倩……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但当面对工作和家庭时间冲突时,毫不犹豫的将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在家人既抱怨又心疼的复杂目光下奋战在科研一线。

       
      有一股力量叫“中国天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39所人的默默坚持?是一种精神、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
       
      “成为国内天线与跟踪系统领域引领者和推动者,打造‘中国天线’精品”,是每一位39所人坚持的源动力。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动力,才支撑着39所卫星应用事业部双、三频项目小组每一名成员,默默面对所有艰辛、默默地去坚持。该团队被命名为2019年度陕西省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