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19-11-29 14:00:38
   浏览量:908
在用户眼中,他是贴心人;
在同事眼中,他是领跑者;
在家人眼中,他是工作狂。
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电科39所姚海章。
从一名85级兰州大学无线电专业本科毕业生,到如今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姚海章一直埋头从事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测控天线控制技术研究工作。一年365天,十年3650天,三十四年如一日的他,不改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了一部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的感人篇章。
他是航天测控领域的行家里手
姚海章主持或负责完成了数十套卫星/飞行器测控天线研制任务。在“载人航天”统一测控系统,天链一号、天链二号中继卫星地面终端站,探月一期、二期、三期地面测控站,深空测控35米喀什站、南美站,深空测控66米站,深空探测35米组阵系统,资源可重组测控通信站,远程预警雷达,快速收展机动天线,“北斗导航”地面测运控系统,我国首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首套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国际C频段统一测控系统,超短波统一测控系统,军民融合商业航天测控等项目研制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大动态目标无盲区跟踪控制,窄波束天线捕获跟踪,高精度天线控制,可重组控制系统,大功率伺服驱动,星载、机载等特殊环境天线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推动天线控制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载人航天飞行、太空交会对接试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北斗导航、长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鹊桥中继卫星、嫦娥四号等飞行测控任务的圆满完成。

他是创新之花的培育者
他独创控制算法,实现对各类型低轨卫星过境时无盲区跟踪和卫星数据的高质量、全空域实时接收,为卫星应用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积极创新,为我国首套中高空无人机系统研制出满足无人机载苛刻环境要求的天线控制设备,为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在面对多任务、多型号、研制周期短等新形势要求,姚海章坚持走创新之路,他科学分析、突破传统、精心研制和夜以继日,终有今日之成果。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精神
姚海章说,“39所承担了我国航天测控的主要设备研制任务,作为其中一份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每逢执行重大任务,心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一遍遍告诉自己,定要全力以赴”。
2016年6月,长征七号首飞任务前,某测控站天线控制系统突然出现异常,碰巧他正发高烧,但姚海章接到任务后,只字未提,就立即背上行囊,赶赴现场。一到现场,顾不得旅途劳顿,随即与用户一起制定检测方案、反复实验摸排、认真分析图表数据,经过连续两昼夜工作,顺利排除故障。
无论是现场服务、还是电话沟通,姚海章同志均能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不管是疑难杂症状、还是一般问题,均能认真分析、理清线索,耐心解读,做到自己明白、用户放心。他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对外航天合作等多项国家重大国防建设项目中,姚海章先后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集团公司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防三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一等奖1项,省信息产业厅三等奖1项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