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电科39所青年科技人才王栋打call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18-06-07 11:14:05    浏览量:1579

              

              他是陕西省科技系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先进个人;
              他是第六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
              他是“中国梦 青年志”陕西省创新好青年;
              他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得者
              ......

         他的青春梦想是:
         扎根军工,奋战基层;潜心努力,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他叫王栋,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同年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卫星应用事业部,从事通信测控天线系统总体技术工作。
      青年标杆  团结奋进
          提起王栋,身边人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夸奖称赞之词不绝于耳。在室里,他工作热情很高,他会主动帮助新同事熟悉工作流程,引导快速入门,也会为重点工程连续通宵加班3个昼夜,最终攻克难关,突破难题;他市场意识很强,能与众多用户保持良好关系,积极主动向用户推介我所先进的技术成果;他双商很高,能很好的协调用户、总体单位和我所各个分机工作之间的关系;他知识面很广,办公桌被各类书籍占据,具有扎实的系统、技侦、遥测等领域专业理论知识,为工作中攻克难题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他组织能力很强,作为卫星部系统室的“火车头”,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个产品得到了优化升级,一项项新技术被不断攻克,整个团队时刻对工作充满激情,战斗力非常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头表率,他是我所名副其实的青年科技人才,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科技创新  硕果累累 
          入所至今他先后担任型号总设计师,主持负责多个天线系统的研制任务,组织完成了共十三个项目四十余套设备的论证投标、方案设计、技术攻关、所内研制、出所验收、转场联试及验收移交等各阶段相关工作。以遥感领域12米口径典型产品为例,多年来他参与、主持研制的项目令号从901D--901Y,设备数量达到三十多台套,包括XX-2卫星工程固定数据接收站12米天线系统、资源三号卫星(国内首颗高码率双圆极化极化复用)地面系统地面接收站网建设项目数据接收系统、高分专项(民用部分)地面系统牡丹江站接收系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公共支撑系统课题数据接收子课题12米接收系统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他见证和推动了我所遥感天线系统的技术进步,在我所遥感领域典型产品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所产品在国内外遥感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攻坚克难  勇攀高峰 
          面对技术难度较高的整系统论证开发和预先研究项目,他潜心钻研,悉心探索,如我所承担总装某中心XX专项机动接收处理原型系统项目研制任务期间,他积极响应客户技术需求,多方面了解国内外类似项目技术水平,结合我所该领域研制经验,在研究思路上勇于拓展、敢为人先,在课题技术路线上攻坚克难、充分论证,同时反复与用户进行深入沟通,真正了解用户的深层意图,努力迎合遥感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路线与趋势。
          在设计阶段,他积极组织各专业设计师将前期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方案,认真梳理技术脉络,努力寻找与即将进行的研制生产之间存在的差距。他带领天馈、结构、伺服、工艺等专业的设计师以及项目主管完善技术流程,确定最终可能会影响系统使用的技术重点及难点,经过反复分析、认真推演,先后完成了“高精度快速换馈技术”、“机动接收处理系统一键式展收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得到了各军兵种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项目的生产调试阶段,为使加工生产达到理想满意的效果,为后续的系统联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奋战在第一线,在设计图纸的机房内、在加工车间的机床旁、在微波部件调试的暗室中,都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最终该项目设备圆满完成研制,顺利通过验收并先后参与完成了“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测试任务及高分系列卫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参加了总参某部及火箭军等各军兵种演示验证试验。该项目技术先进、研制难度大,在多频段组合馈源设计和一键式快速收展等方面有重要创新,整体技术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2017年11月成功通过了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舍小为大  甘于奉献 
          在工作和家庭不能同时兼顾之时,他坚定不移的选择将工作放在首位。2008年,他先后五次担任工程队长在用户现场负责组织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累计出差近280天。父亲因急性胆囊炎住院并实施胆囊摘除术,他得知消息后,依然坚持在北京现场完成所有联试、测试及移交工作后,才返回西安看望及照顾老人。
          2012年,他在西安卫星应用基地组织完成遥感天线系统12米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接到上级通知,该设备须在十一长假期间执行我国出口南美某国的遥感卫星在轨测试及数据接收任务,而恰好在此时他刚刚出生四个多月的女儿因急性肺炎入院治疗。在卫星接收及测试任务间隙期,他才能深夜抽空驱车一小时,去医院替换爱人照顾孩子。
          这就是王栋,一个对工作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科研工作带头人。他会为了一张印制板图纸上的电路设计细节与电气设计师争的面红耳赤;他会从合理性、安全性、可维修性方面出发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对图纸进行修改完善;他会为了结构部件加工不满足要求而不同意验收;他会为了微波部件调试测试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没有百分之百把握,亲自参与反复验证,直到放心为止。
          今天的光环不会只成为他进步的基石,明天,他前进的步伐将愈加稳健,实现39所辉煌未来的信心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