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事业部郑建军
2023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39所大家庭,随之被39所文化深深吸引。这里各项管理井然有序,每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员工的关怀与尊重,特别是同事们都乐于分享和帮助彼此,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工作初期,面临了许多挑战,为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我积极向前辈们请教,同时参加了多场学术交流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通过不断实践,如今,我逐渐增强了自信心,无论是方案撰写,还是设计、建模、出图等工作,都可顺利完成。工作中,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力求做到更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项挑战。未来,我会不断挑战自我,为39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卫星应用事业部岳旭康
2024年,初来乍到,迅速被这里浓厚的技术氛围和浓烈的爱国情怀深深吸引。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路坦途,面对新的专业软件、新领域的技术以及和新团队合作的挑战,我经历了从困惑到适应的过程。利用业余时间,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逐渐找到自身定位。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上海某项目验收工作,在这次项目中,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团队协调能力,我按时完成任务且质量上乘,得到领导和客户的一致好评。我对自己在39所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希望能够深化技术功底,掌握更多先进技术;也希望在新的一年参与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与39所同行,共创辉煌!
航天设备研究中心周磊
2024年,作为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我深知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凭借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求知欲,入职39所后,我便如饥似渴地学习航天产品技术规范,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迅速掌握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身处设计师岗位,我深知,航天产品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面对产品研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亲手装配自己设计的产品,才能快速提高设计水平。面对任务艰巨的卫星天线展开装置批产项目,为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我从产品生产到装配试验,每一道工序流程都严格把控,精益求精,只为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作为航天战线上一名普通的“新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青春篇章,绽放出更加闪耀的光芒!
研发中心谭逍
2024年,我入职39所,从事研发设计工作。初到39所,就被这里浓厚的技术氛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所吸引,打破了我对国企工作风格的刻板印象。这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充满激情、实事求是,致力于项目研发和科研创新,让我深感敬佩。
入所不久,我被分配到一个较为紧急且重要的项目组,进行部分研发和测试工作。然而,项目中所用的知识和技术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我需要尽快完成学习并投入项目工作中,这种困难和紧迫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幸运的是,我有着来自周围同事孜孜不倦的指导和不断的鼓励,让我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在下班时间,我也尽可能多的学习相关知识,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项目尽可能多的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因为项目紧急,加班加点成了常事,有时会工作到深夜,看着窗外的点点星光,心酸的感觉难以抑制的涌上心头。但每当这时,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想到机器上运行着自己所写的代码,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祖国边防事业贡献出绵薄之力,一股强大的能量便从内心迸发并支撑着我,让我不断前行。过程虽然艰难,但项目完成时内心洋溢的喜悦和欣慰,让我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希望能够继续在研发领域深耕,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出一份力、发一点光,也期待在39所这个大家庭中,与同事们共同成长!
复合材料研究应用中心岳扬
2024年,我有幸进入39所工作。投入工作后,舒适的环境、友善的同事,以及平易近人的领导使我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通过学习部门相关经典工程案例,我了解了天线罩在设计、生产及安装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在配合多个新项目的天线罩电性能仿真设计工作及投标工作后,逐渐熟悉仿真设计以及标书撰写工作。现在,我已经能够独自完成一些项目的电性能仿真工作,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现场验收。未来,我会加强学习,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传统天线罩项目的仿真设计以及标书撰写工作;能够独当一面,顺利完成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