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稳工艺 精益求精提质量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4-12-12 13:08:53
   浏览量:2973
从上世纪国产最大口径25米射电望远镜,到如今的云南120米、新疆110米、吉林120米,目前,全国乃至全球三台最大口径的全动天线均由39所承研。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39所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立科技潮头,不断将技术迭代更新,推向更广阔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硕果,这些硕果都源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精益求精 以严谨创造不朽伟业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39所联合研制的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建成后,除承担探月和深空探测测定轨任务外,还将提升我国射电天文科学研究能力,助力科学家在超大质量黑洞、致密天体快速时变及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银河系动力学研究等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
作为日喀则40米天线结构工程队队长,39所制造部工艺室唐亮亮在这片通往世界之巅的必经之地,以其钢铁意志和卓越领导力,引领团队跨越重重难关,共同铸就天线建设的辉煌篇章。
自4月份进场以来,他带领团队克服高原缺氧、气候多变等重重困难,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步骤严格把关,力求做到最好。在检验人员忙不过来时,唐亮亮会主动向专业人员请教,熟练掌握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后,积极完成天线基础的精确检测;在天线安装过程中,他也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精准决策,确保结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10月初,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速度,39所结构工程队顺利完成了40米天线系统主反射体的吊装任务,标志着天线机械架设的初步完成,为后续的望远镜电气调试等联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缺氧不缺精神”!
精益求精 以勤奋诠释时代精神
为打造一款造型新颖、散热高效的功能性机柜,39所三河公司项目团队展现出了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项目初期,客户仅提供了概念性图片和简单模型作为参考。如何把概念注入实际功能和造型工艺,并让“梦想照进现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项极大考验。
相较于以往产品,该柜体难度成倍增加。客户需求要满足,生产却很难实现。投身钣金领域5年的杨静,与团队成员徘徊在两者之间。再难也要克服!为了设计出的机柜既能精准出图,又契合高效生产需求,杨静主动到车间请教老师傅,观察下料、折弯、焊接流程,仔细记录参数与注意事项,模拟不同方案寻求最优解。同时,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共同研讨,大家凭借各自专长积极出谋划策。
项目团队针对圆弧和直角边从侧面看略显生硬的问题,采用了加厚圆弧板,焊后精打磨的方式,经试验,整体外观得到显著提升;针对焊接方式会使后门板变形的问题,采用了螺接方式实现凹槽;针对隔声问题,专门为柜体挑选车用降噪密封条;针对客户自选的风机噪音极大问题,设计出迷宫式出风+迷宫式吸音结构,满足了机柜降噪且高效出风的要求。
将细节做到极致,雕琢时代精品。通过不懈努力,该机柜集造型、隔声、降噪、散热等优点于一身,得到客户一致认可。三十九所人以精益求精的专注力,诠释了新时代的伟大精神。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征途漫漫,唯有精益求精地实践才能不断获得宝贵的知识、技能、经验。唯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提升、发展。三十九所人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专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一项项看似平凡却蕴含巨大价值的任务,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埋头雕琢时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