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所人留在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的印迹
      发布人员:网站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2023-10-17 16:16:10    浏览量:3559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当地藏族人近几年常提起一个叫“千眼天珠”的地方。它地处海拔3820米的高处,像一个巨型的经幡架,被无名山、波瓦山、海子山包围在中间,大门口刻着两行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而“千眼天珠”恰恰是用来研究太阳的科学装置。它的全称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中国电科39所承研了该项目的天线分系统。里面有313部天线和1座铁塔,天线跟着太阳转,以10米为间隔,围成直径1公里的圆环;铁塔高达百米,位于圆环正中心,可以向天线发送指令。



      百米铁塔旁边,有一栋三层小楼。一进门的墙上挂着三排金晃晃的手印,路过的人很难不注意到它们。手印的主人都是参与“千眼天珠”建设的人,大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职位高低、文化水平高低,只有在“千眼天珠”里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留手印。截至目前,“千眼天珠”里的手印数量已有95个,其中也有14位三十九所人的手印。手印里则藏着他们与“千眼天珠”的故事……


      在“千眼天珠”建设的3年里,“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因为这群研究太阳的科研人员而改变,而科研人员同样也在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生活。适应和融入,是“千眼天珠”里所有科研人员的必修课,对此,39所张铮有切身体会。
      张铮是天线分系统总体设计师,而天线设计和建设是工程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021年,他带着30多位工人来到工程现场,从两部试验天线开始,装出16部天线,最后装出313部天线。天线数量庞大,一个技术纰漏意味着要返工313次,每一步张铮都如履薄冰。在“千眼天珠”的工程现场工作的近500天里,34岁的张铮头发白了一半。


      今年2月,藏历新年时,张铮和另外十多位台站的工作人员被藏族工人邀请到家里过年。那天,摆满瓶罐的装饰墙和长度惊人的餐桌让张铮瞪大了眼睛,餐桌上摆满菜肴,大家席地而坐,各自捧着一次性碗筷边吃边聊,工作中的紧张和焦虑也就渐渐烟消云散。
      “我们不少人和藏族工人成了朋友,相处得非常好,我们也非常喜欢这里的文化。”张铮说。
      如今,“千眼天珠”的场地已经恢复了原先的草场风貌,蚂蚱在草丛里蹦跳,洛绒电珠心爱的栗色赛马在场地里悠闲地吃草。空地上,红叶小檗拼出的“子午工程”“圆环阵”“稻城”字样,与远处波瓦山上巨型藏文写的六字真言遥相呼应。

      格桑花依然会开
      手印依然会在
      追逐太阳的脚步也依然会持续向前